酱汁肉
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,当初叫酒焖汁肉,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,后来改用红米着色,进而改称为酱汁肉。
苏州酱汁肉,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。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,配料讲究,制作精细,确实独具特色。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、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,剔去骨头,除掉奶脯,切成方块。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,叫做“红出水”,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,使肉色鲜艳。然后将肉捞起,用清水冲洗干净,再放入另一空锅内。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,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,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,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,等到把桂皮、茴香、姜、葱、盐等调味品也垫上后,就可以把“红出水”后的肉放在锅的中间。放好后,再把“红出水”的汤倒人锅中,直到肉都浸入汤中为止,把锅盖盖严,用急火烧沸20分钟后,将酱油和绍兴酒放入,再以急火烧1小时40分钟,从锅中取出二钵头卤,把白糖加人锅中,再用急火烧30分钟就成了。烧好以后,用竹尖把肉一块块地起锅。起锅时要注意,锅下不能断火,宜用小火一直烧到起完为止,否则肉要起油。肉起钢后,将锅内剩余的汤,加入红米水和白糖,煎熬成稀糊水。顾客来买时,可将红卤汁浇在肉上,随买随浇,使酱汁肉保持“色泽桃红,甜而不腻,酥而不烂,人口而化”的特点。
苏州豆腐干
产于江苏苏州。采用新鲜圆柱大豆为原料,经备料、除杂、浸泡、磨浆、甩浆、煮浆、凝固、压榨、成型、油炸、卤煮、冷却、包装而成成品。在加工过程中,根据产品特点及气温变化,严格控制大豆浸泡的时间。冬季以豆瓣凹膛九成为最好,夏季七成为佳。按日产量的多少,分桶、分时浸泡,浸泡成熟后经冲洗,然后加清水碾磨。豆浆成半糊状,加入清水进行分离,前后共分4次,3次为冷浆分离,1次为热浆分离。要求头浆干、二浆清、三浆净。豆浆的蒸煮采用一次性蒸汽翻动式煮浆,三开三退,让豆浆受热充分、均匀。凝固时严格控制豆浆浓度与温度,并根据浓度、温度加入适量天然盐卤为凝固剂。经点花、涨缸、翻缸、抽水、上榨、压榨等工序制成白坯。其软硬适中,结构严谨,富有弹性。切片后采用不同温度的油锅来炸,先膨胀后定型。炸后坯色金黄,具有一定的皮层及疏松度。然后再蒸煮,先用高压将坯子煮软,再逐渐加入各种辅料与天然香料,经低压蒸煮、收胶后,即涨锅、出锅,冷却而成。该卤汁豆腐干在筵席上常用作冷菜拼盘,又为街头巷尾风味小吃。
锅油鸡
锅油鸡为王四酒家于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创制。业主王四家藏秘制油锅,每至春秋佳日,取三黄母鸡煮半熟,冷却后,置油锅中以微火焖成。油鸡肥大丰满,色泽金黄光亮,肉味鲜嫩肥酥,油卤芳香扑鼻。亦被列入《中国菜谱》。
松鼠桂鱼
以桂鱼(又称鳜鱼、石桂鱼)加工制成,活杀后去脊骨,在鱼肉上剞成菱形状刀纹,深至及皮,蘸干淀粉后,经熟猪油二次炸制,呈浑身金黄,肉粒翻开如毛,头昂口张,鱼尾微翘,形如松鼠,趁热将卤汁淋桂鱼身时,会发出哧哧之声,犹如松鼠欢叫。因其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,堪称苏帮名菜中主角之一。
据传,松鼠桂鱼由松鼠鱼鲤鱼演变而来。当初乾隆皇帝下江南,闲逛至松鹤楼,为应酬皇帝硬要吃鱼,厨师急中生智,将供于赵公元帅神案上的鲤鱼,炸烹而成。后来以骨疏刺少、肉质细嫩的桂鱼替代了鲤鱼,松鼠桂鱼成为宴席名菜。苏州名厨又在烹饪上精益求精,光是佐料调料就有河虾仁、熟笋丁、得菇丁、青豌豆、猪肉汤及酒、醋、盐、糖、猪油、麻油、葱段、蒜瓣、干淀粉、湿淀粉…达十五六种之多。松鼠桂鱼,被拍摄《中华三味》的日本友人誉为松鹤楼“首席名菜”,1983年11月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,被列为江苏表演菜点之一。
碧螺虾仁
以太湖流域活河虾与洞庭东、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,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。虾仁,以东山一带白壳虾为佳,活虾挤出虾仁,加上精盐、鸡蛋清、干淀粉制成的浆汁,待熟猪油锅烧至五成热时,将虾仁溜至呈乳白色,漏勺沥去油,再以旺火复炒,此时加预先用5克碧螺春茶叶泡出的茶水及味精,不可多炒,仅颠翻数下即出锅装盘。同时以泡过的茶叶作围饰边,绿白相映,形美味鲜。
莼菜氽塘片
以太湖特产莼菜(又称莆菜、水葵)与塘鳢鱼(俗称塘鳢鱼、土鱼、虎头鲨)为原料,是苏帮名菜中的一道汤羹。
莼菜,生长在太湖中,取其未露出水面的嫩叶作羹,历史悠久。《食经》有“鱼莼羹”。赞“莼菜羹”道:“玻璃碗盛碧玉光,五味纷错生馨香”。塘鳢鱼,喜栖息于湖滩河边石缝或树根边,以小鱼小虾为食,头大体圆,肉质细嫩。塘片,即以塘鳢鱼去脊骨及鱼头后,制成净鱼肉片。加绍酒、清盐、葱末拌匀,然后入猪油、肉汤清水制成的汤中煮沸;加绍酒、火腿丝、味精,随后出锅倒入莼菜碗中,淋上鸡油,遂成鲜美可口的汤羹,余味无穷。
苏州船点
苏州船点属苏州船菜中的点心部份,苏州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,这与苏州水城不关。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誉,历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赖舟楫,当时仅集中在著名的山塘河中的就有沙水船、灯船、快船、游船、杂耍船、逆水船等十多种,而沙飞船、灯船、游船等一类均设有“厨房”。
明清时期,本地商人往往在游船上设宴,请“在吴贸易者”洽谈生意,船菜由此而越办越丰盛。吴门宴席,以冷盘佐酒菜为首,尔后热炒菜肴,间以精美点心,最后上大菜,大菜往往以鱼为末,图“吃剩有余”口彩。厨师深谙席间吃客心理,点心仅是点缀,小巧玲珑,既有观赏之美,又有美食之味。
目前,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,培养许多制点高手,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。以花卉植物、虫鸟动物为主,如:白鹅,用镶粉、枣泥馅心等制成;白兔,用镶粉、细甜豆沙等制成;桃子,用镶粉、细甜豆沙、可可粉等制成;枇杷,用镶粉、枣泥、细甜豆沙、可可粉、芝麻制成。制作时先将芡粉、镶粉揉拢成粉团,再捏制成型,配上食用色素,然后放入蒸笼蒸熟,出笼时涂上麻油。
甫里鸭羹
甫里鸭羹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曾长期隐居甪直甫里,自号“甫里先生”。他平素喜养鸭取乐,至今甪直镇仍留有陆龟蒙“斗鸭池”遗迹。据说他还常以鸭招待客人,这“甫里鸭羹”,相传便是他当初款待皮日休的一道菜。甫里鸭羹由苏州名厨在挖掘传统饮食文化时重新加工精研而成。先将去内脏洗净鸭子(1.5公斤左右)割去鸭尾臊子,洗净鸭肝,然后连同带皮火腿、猪蹄筋入锅加清水煮沸去浮沫,将鸭等捞出,放入砂锅后加葱结、姜片及煮鸭清汤,以旺火烧沸转小火焐至酥烂。然后取出鸭,拆骨切成长方块,同时将火腿、肫肝切成片,蹄筋切寸长段,将经过蒸煮的干贝、虾米及山药片、嫩笋片、小冬菇、鱼圆等放入火焐,上席时打开砂锅盖,立即撒上萁菜切成示子。鸭羹五色具呈,浓肥鲜美,真正原汁原味。
卤鸭
卤鸭色泽红亮,不肥不瘦,肉嫩味鲜,香气诱人。此菜色泽酱红,皮肥不腻,肉质鲜嫩,香酥入味,为苏州夏令冷盘名品。卤鸭系苏州松鹤楼传统名菜。每年夏令上市,食者甚众。早在60余年前苏州《醇华馆饮食胖志》就有记载:“每至夏令,松鹤楼有卤鸭,其时江村乳鸭未丰满,而鹅则恰到好处,寻常菜馆多以鹅代鸭。松鹤楼则曾有宣言,谓苟能证明其一骽之肉为鹅而非鸭者,任客责如何,立应如何。”以此足见松鹤楼卤鸭选料之严谨,注意保证质量,故声誉卓著,驰名遐迩,久盛不衰。每至卤鸭上市,品尝者纷至沓来,门庭若市。
母油整鸭
母油整鸭由新聚菜馆名厨研创,已有70余年历史。(母油,即“伏酱秋油”,醇厚鲜美,为酱油中上品)。整鸭,用太湖绵鸭。烹制将活宰洗净的鸭子,斩去两脚,挖去尾臊子,配以猪爪、肥膘及绍酒、母油、精盐、绵白糖、葱结、姜片等佐料,用砂锅以微火焐至酥烂。然后拣去葱姜、肥膘、猪爪,加入熟冬笋、菜心、香菇等,另用炒锅将熟猪油熬六成热,投葱段炸香,将它倒入鸭砂锅,续烧数分钟后,淋入麻油即可上桌。其特点是汤醇不浊,鸭肉酥烂,色浓味鲜;由于汤被油面盖没,看似不热,一呷烫嘴,这是母油整鸭的特点之一。
鸡油菜心
苏州终年有青菜,鸡油菜心以矮肢叶肥的小塘菜的菜心和熟火腿为原料,先将菜心洗净后根部切成“十”字花状,切平菜叶,加入各种辅料和调料烹调,最后浇上熟鸡油、鸡汤,放上火腿片。此菜菜心翠绿,火腿鲜红,色泽美观,劳菜吃多后尝一盆鸡油菜心,更觉鲜嫩、清香、爽口、不油不腻,在宴会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。
天下第一菜
“天下第一名菜”又名“虾仁锅巴”,亦叫“平地一声雷”、“春雷惊龙”,是江南苏锡地区的传统名菜。据传,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,曾在无锡某地的一家小饭店用膳。店家用家常锅巴,经油炸酥,再精心选用虾仁、熟鸡丝、鸡汤熬制成卤汁。送上餐桌时将卤汁浇在锅巴上,顿时“哗—”、“吱吱—”声响,阵阵香味扑鼻而来。据说乾隆皇帝被这响起吓了一大跳,问:“这叫什么菜?”厨师回答:“春雷惊龙!”乾隆品尝后,觉得此菜又香又酥,鲜美异常,便称赞说:“此菜可称天下第一。”其实,用锅巴制菜,我国在唐宋时就有,不过那时作为一般民间小吃,并无美名。没想到数百年后,这种平常之物的锅巴,经店家厨师的巧妙烹调,尤其是让乾隆皇帝品尝以后,竟然身价百倍,赢得“天下第一名菜”之美誉。
细露蹄筋
细露蹄筋是宴席中一道必备的中高档炒菜。蹄筋有鲜、干两种,鲜蹄筋用清水浸泡即可使用,干蹄筋需经过水发、油发、盐发三种方法泡发才能使用。细露蹄筋以水发蹄筋为佳。先将鸡脯丁、火腿丁、香茹丁、熟笋丁、青豆丁等辅料在炒锅中用熟猪油炒一下,然后加绍酒、精盐、高汤及蹄筋再炒,烧沸后移小火烧,最后转旺火勾芡,淋麻油起锅装盘。细露蹄筋色彩鲜明,芡汁似露,蹄筋软韧而爽口,不烂不硬,热吃鲜美无比。
油鸡
用料:
肥嫩鸡项一只(重约750克)。调料:八角3粒,草果10克,甘草10克,丁香10克,砂姜(是姜的一种,有特殊香味,可作药用)1块,桂皮1块,花椒10粒、麻油、精盐各0.5汤匙,卤水2杯,清水5杯。
制作过程:
将肥嫩仔母鸡宰杀,治净,开膛去内脏、鸡肺等,洗净待用。将八角、桂皮、甘草、草果、丁香、砂姜、花椒用白纱布袋装好扎紧袋口,放入清水用小火熬1小时加入精盐,将料包取出,加适量水,煮沸,左手握住鸡头、脚,脚鸡放进
沸卤水中,右手用筷子撑于鸡肛门刀口处,灌入卤水
西瓜鸡
瓜色美观,有鸡的鲜味,有水果的芬芳味,有火腿的香味,又有丰富的营养成分,实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。
叫化鸡
叫化鸡是江苏常熟名菜,又称黄泥煨鸡。相传明末清初时,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,苦无炊具、调料,无奈,宰杀去脏后,带毛涂泥,放入柴火堆中煨烤,熟后敲去泥壳,鸡毛随壳而脱,香气四溢。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,试尝,觉其味独特,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,更感鲜美。此后,遂成为名菜,并一直流传至今。
樱桃肉
樱桃肉始创于江苏,清乾隆年间传入宫中,特点色泽樱红,光亮悦目,酥烂肥美。其颜色红亮,形态圆小,皮软味甜咸,富油脂,是上佳的下酒菜和下饭菜。